博客
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破坏长期目标,以及该如何应对?

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破坏长期目标?

亚历山大-佩尔希科夫
由 
亚历山大-珀尔希科夫 
 灵魂捕手
5 分钟阅读
心理学
3 月 19, 2025

我们知道,省钱和照顾好自己的健康至关重要,但我们却经常拖延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优先考虑的是眼前的满足,而不是美好未来的承诺。这就是我们的大脑破坏长期目标的原因之一。

与拖延有关的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之一是我们与未来的关系,具体来说,就是我们准确评估未来风险的能力。几个世纪以来,民间智慧一直在提醒我们: "一鸟在手,胜过两鸟在林"。 这种对即时回报的偏好深深植根于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。

对于我们狩猎采集的祖先来说,生存是头等大事。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到足够的食物来度过第二天。面对如此紧迫的需求,长期规划几乎不在考虑之列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破坏长期目标。

即使在数百万年之后,这一进化特征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。我们高度关注当下--眼下正在发生的事情--同时认为未来是遥远的、不那么相关的。这种动力是我们的大脑破坏长期目标的关键原因。

发表在 消费者研究杂志 就说明了这一现象。研究人员对两组印度农民进行了实验。两组人都参加了为期六个月的储蓄计划,条件完全相同,只有一个细节不同。第一组从 7 月开始,定于 12 月完成计划;第二组从 8 月开始,于次年 1 月完成。结果显示,第一组的储蓄额明显高于第二组。

原因在于大脑如何感知时间:12 月让人感觉更近,因为它是当年的一部分,而 1 月属于下一年,似乎更远。

同样的心理陷阱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对全球变暖的挑战无动于衷。气候变化与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息息相关,而这种憧憬感觉模糊而抽象。作为一个人类集体,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做出决定是令人生畏的,尤其是我们的行动所带来的益处更是难以想象。

我们的大脑旨在提醒我们眼前的利益,却很少发出长期利益的信号。现代生活条件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,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决策。规划未来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,而是一种必须培养的技能。

我们为何忽视明天

我们在决策时目光短浅主要源于两个因素。

首先,人类渴望立竿见影的效果,因为在某种程度上,我们认识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。例如,如果一个人得知自己身患重病,几乎不可能再活十年,那么在短期内优先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是合理的。

其次,不耐烦也可能源于对时间的扭曲认知。我们往往会高估当前的价值,而低估遥远事件的重要性。

科学辩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: 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重视未来? 与今天活着的人相比,后代人的福祉应占多大比重?

这些都是难题。在这个崇尚即时满足感的世界里,确定一个清晰的未来愿景--本来就不确定--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我们倾向于做出冲动、不加考虑的决定,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,突出了我们的大脑破坏长期目标的原因。

如何克服大脑对长期目标的偏见

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即时回报,但只要采取一些明智的策略,我们就能长期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。具体方法如下

1. 连接未来的自己

2. 制定可实现的小目标

3. 注重即时效益

4. 使用工具让自己负责

5. 一路奖励自己

6. 减少决策

7. 树立成长心态

通过使用这些技巧,你可以训练大脑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。今天的小改变,明天就会有大收获!

你怎么看?